成都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联盟

论文作者:BBTI论文网 2018-05-29

 近年来,职业教育联盟积极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步形成“校企一体,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多元办学体制创新政产学研互动的平台。如四川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在集团内开展了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优质人力资源、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等工作。四川现代服务职教联盟与成德区域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开展培养质量评价等。   3成都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院校间协同合作深度不够   虽然已成立的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制定了相应的联盟章程和联盟制度等文件,但由于地域与区域的差异、民办与公办的差异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联盟内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协同合作深度并不够。   就目前院校间已开展的合作情况来看,高职教育联盟主要是在交流考察、参观学习、学生技能竞赛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的实质性工作。而且,就交流考察和参观学习而言,也多是交流学习示范建设的经验,以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相比之下,对于专业研讨、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学习交流涉及较少。   在学生技能竞赛方面,主要是主办学校安排竞赛日程,学生参赛,BBTI论文期刊网www.bbti.cc,老师指导。竞赛的结果只是某校获得了什么成绩,缺乏各校间老师、学生的交流。仅仅是以赛促赛,单方面提高学生的竞赛技能,未能体现出技能竞赛的其他作用,如以赛促学,通过经验交流共同进步。   3.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体现不够   国家从战略层面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明确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在此思想指导下,高职教育联盟应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   就目前的校企合作情况来看,联盟企业对学校的支持一般体现在联盟会议、冠名竞赛、专家讲座、学生实习等表层方面,而更深入的合作如专业建设调研、师生实职锻炼、产教融合等方面则开展较少。   另一方面,学校对企业的支持更少。虽然高职院校要求教师都是双师型,很多教师也挂有协会、企业的头衔,但真正开展实际工作的很少,很多社会职位都是虚职。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教学工作繁重,分身乏术;另一方面企业也认为学校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拉来网,目前学校对企业的支持基本停留在员工培训、咨询建议等方面,真正能够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很少。   3.3高职院校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随着招生规模的擴大,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全科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由于资金、师资缺乏,致使很多学校的非重点专业劣势明显,人才培养得不到保障,学生就业也缺乏竞争力。按照职教联盟的思想,联盟内学校之间应该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每个学校都在发展各科专业,专业设置重复率非常高,实训室建设也是如此。   3.4专业性职教联盟仍然较少   成都经济区拥有高职院校66所,目前运作的有代表性的专业性职教联盟仅有6个,只涵盖了财经、建筑技术、航天、物流、现代服务、安防6个专业方向,在装备制造、旅游管理、师范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没有专业性职教联盟,也没有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平台。

 4成都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联盟的发展对策   4.1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发展校际战略联盟   如前所述,目前高职教育联盟学校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在交流考察、参观学习、学生技能竞赛等方面,院校间的协同合作深度远远不够。要想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避免更多的重復建设,就应在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校际战略联盟。   (1)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高职教育联盟学校可以考虑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如互认学分、远程教育、跨校学习等。对于各个院校的优势专业和重点课程,可以对联盟内其他学校学生开设辅修第二专业、远程学习等,让联盟内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   (2)师资共享,共建专业教学团队。联盟学校之间不定期交流访问,交流内容着重放在专业研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可适当开展师资互访、师资流动等工作,实现真正的师资共享,共建专业教学团队,此举也有利于降低各校的师资建设成本。   (3)资源共享,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在高职院校的重复建设中,实训实习基地的重复建设显得尤为突出,各个学校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根据各校的优势专业和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实训实习基地,然后各校间共享使用。   (4)其他资源的合作共享。其他资源,如图书、信息、仪器设备等,也可以考虑联盟学校共建共享。不仅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也可共享创新创业培育体系等。   4.2加强学校与企业、产业之间的合作,发展校企战略联盟   (1)企业对学校的支持与合作。除了参加联盟会议、冠名竞赛、专家讲座、学生实习等方面,联盟企业对高职学院的支持还有更深入的合作层面,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调研、就业需求导向、教师实职锻炼、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   (2)学校对企业的支持与合作。从师资建设角度出发,教师可到企业实职锻炼,参与企业运营工作,提高实践能力,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校企双赢。   从学生培养角度出发,不仅可开展实训实习,还可进行订单式培养,学生在校内学习基本知识,在企业实训实习,真正达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目的,实现校内外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   4.3推进职业教育联盟学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应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开办专业,高质量培养人才,为产业提供人才保障。同时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并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技术合作、创新推广。   职教联盟应更多争取区域市州、有关行业企业、院校的多方支持,开展企业孵化和创新人才培养,以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和联盟发展。如德阳市将通过引进领军人才政策、就业和创新创业政策、大学科技园和产业孵化园等政策给予支持,以推进区域内的职业院校和企业进一步实现产教融合。   4.4筹建更多的专业性职教联盟   成都经济区的66所高职院校各有其优势专业,可以示范或骨干院校为牵头单位,以其骨干特色专业为纽带,成立更多的专业性职教联盟。如笔者所在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其优势学科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相关专业,可联合拥有相似专业的其他高职院校和制造企业,成立现代装备制造职教联盟或工业产教联盟,共享现代加工、材料加工、控制技术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工业类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成为装备制造类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的载体。   参考文献   [1]王金星,马莉,刘进.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协作现状及对策研究.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2]谢华,王成端,孙山.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四川省的个案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13(25).   [3]杨玉泉.关于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合作联盟的探讨.辽宁高职学报,2013(12).   [4]蒋光明.四川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路径和发展对策研究.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5]刘屹,冯文全,黄育云.四川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选择路径.社会科学家,2007(2).   [6]李雨德.构建高职教育战略联盟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7]刘永康,万光治,罗杰斯克,宋子然,王嘉.制约四川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8]王伟.关于成渝经济区组建高职教育战略联盟的思考.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 本文来自武汉新闻网 http://www.wh-edu.cn/

汉口学院自考 http://hkxy.ekedu.cc

你感兴趣的:
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