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机制的探索

论文作者:BBTI论文网 2018-05-29

 1广东工贸职教集团建设背景   2010年开始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泛联系行业、企业、学校,开展探索集团筹建工作。2012年,学院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同年即组建了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顶层制度设计,提出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和“校政企”三方聯动合作平台的“双轮驱动”模式,以“校企合作产业园”为主要依托、资产与契约混合联结、紧密与松散互为补充。以此积极探索和实践无行业背景公办高职院校牵头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内部聚集能力,促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以此积极探索和实践无行业背景公办高职院校牵头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内部聚集能力,促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以“校政行企”四方联动为基础,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2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建平台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经过3年建设,搭建起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和“校政企”三方联动的合作平台,创新了校企合作机制与运行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办学活力,提升了集团系统化人才培养水平。   2.1双轮驱动创新机制建平台   成立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由紧密层和松散层组成。建立“三院二中心一公司”:五洲龙新能源汽车学院、蓝盾软件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创新协同育人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校企合作产业园发展公司,成立董事会,形成集团紧密层组织架构。与其他集团成员、企事业单位、行业、学校保持良性互动,为建立常态合作机制、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打开局面,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紧密层与松散层互为补充,资产与契约混合,灵活高效,多种合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校政企”三方联动平台,建立“两站三基地”。依托广东工贸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和重点专业优势,以中山市南头镇为突破口,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参与,银价网,在企业建设“两站三基地”,借助政府牵线搭桥,多途径开拓校、政、行、企合作渠道,作为集团的补充。   通过职教集团建设与三方联动平台搭建,开辟了学院与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实现高度战略合作的畅通渠道,有效推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促使政府主导,校行企各方主动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银价网,实现了校企合作顶层决策科学化、人才共育制度化、合作模式多样化、资源共享常态化、协同创新战略化。

 2.2实践校企合作产业园模式   在职教集团畅通合作机制基础上,利用新校区白云校区资源优势,划设100亩土地为校企合作主体产业园区,确立以校企合作产业园为主要平台的发展思路,同时成立校企合作产业园发展公司。利用“校企合作产业园”的土地、建筑物、冠名权,学院发挥专业技术、品牌等资源和无形资产优势与入园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积极引进企业先进生产设备、产品、资金、生产线、技术能手、管理方式等用于教学、实训、生产,形成与入园企业互惠互利的动力作用。广东工贸产业园目前共引入17家企业共建企业工作室、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初步建设成为集教学、生产、服务、竞赛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基地,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按“校中厂”模式共建“企业工作室”等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共同开展教学、生产、经营、服务、创业、竞赛等活动的方式积极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校企产教融合。   3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教育机制探索   学体制集团办学建立起校、政、行、企多方联动协同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以校企合作产业园为重要纽带,充分利用“三院二中心一公司”发挥集团紧密层的资源聚集、整合作用,校企协同有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倾力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全面夯实培养保障基础,多方合力形成的体制和机制已基本成形,实现协同育人。   3.1校企协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基于“校企合作产业园”建设的“校中厂”、“厂中校”,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实现途径。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了“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岗位核心技能导入,职业能力递进,创新创业能力拓展”、“实岗历练,校企合育”等人才培养模式。   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40多年的办学积累基础上,依托职教集团下设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校企人才共育探索中逐步构建起“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测量、计算、绘图及高新技术应用”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3年学习任务分解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中交叉进行,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员协同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项目于2014年荣获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   3.2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根据李克强总理提出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的指示,依托集团创新创业载体,成立“创新协同育人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企业投入共建“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省团委青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为大学生提供真实创业实践平台,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基础。多名学生毕业后即开始了创业之旅,成效显著。   3.3校企共育协同创新教育机制实践成绩喜人   以校企合作产业园为依托,各个专业和集团成员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重点建设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建成多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与企业共建,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鉴定、技术服务、技能竞赛”六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在完成一般性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接项目生产任务,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生产环境中;连续4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取得良好的成绩。   市场营销专业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把培育学生创业精神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基于董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合作共建就业创业实践基地新模式。共建的“创业孵化训练基地”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实体,资产所有权归企业方所有,董事会由校企双方代表组成,在董事会授权下,学生经营团队开展实战经营活动。2015年5月与广州茂名商会,广东万讯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引入“社区‘七子服务’孵化项目”,目前已有50个项目正孵化之中,正在合作筹建“广东工贸万讯创新创业学院”。   通过集团化办学,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全面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整体提升。学校实力增强,招生形势良好,录取分数線2014年文科高出录取分数线39分,理科高出30分;第一志愿投档率连续4年超过100%;报到率保持在92%以上,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近三年,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参加技能竞赛获世界级奖项2个、国家级奖项55项、省级奖项255项;综合素质增强,参加非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4项、省级奖项126项;获奖学生共计1338人次。   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总体就业率连续3年保持在99%以上,2015年初次就业平均起薪线达3001元,均高于全省国家示范校平均水平。用人满意度高,据企业调查回访显示,用人单位对2014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98.07%。   创业比率逐年提高,走上创业道路的毕业生连年增加,据麦可思调查报告,全校毕业生创业率从过去不足1%上升到3%,学生创业成功率大幅提升,出现多个年产值超过百万的成功案例。   4展望未来上水平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的颁布,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职教集团发展战略,探索公办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径,破除制约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障碍,攻坚破难,先行先试,大胆革新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校企多元合作模式,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加强集团化办学的资源聚合作用,将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充分发挥示范院校的先锋引领作用,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2-15.   [2]王玉龙,刘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历史、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   [3]赵本纲,杨潇岳,张红专.搭建区域产教融合平台提升职教集团服务能力.中国职业教育,2016(43).   [4]付向阳,李赞忠.基于职教集团视角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以内蒙古化工职教集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   [5]王海玫,王丹,丁江荣,王年红,王满松,熊焰,徐文斌.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5-10-28.

随行付鑫联盟 http://www.jdbaika.cc/

河北新闻网 http://www.hbgov.cn

你感兴趣的:
论文推荐